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部门快讯

【暑期关注:学生篇】一样的假期 不一样的精彩

暑期,骄阳似火,酷暑难耐,本应是大学生们离校享受悠闲生活的好时光。然而,三伏天校园并沉寂,图书馆、教学楼、球场上、食堂里,依然活跃着众多大学生的身影。暑假不回家,留校充电、准备比赛、志愿服务成为不少大学生的选择。据悉,我校今年暑期“留校一族”多达2000余人。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他们在忙些什么?他们的暑期生活过得如何?带着疑问,笔者走近了“留校一族”,目睹了他们多姿多彩的暑期生活。

                 科研:为充实自己而努力

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综合实验楼始终聚集着一些摆弄电子零件的学生。理工学院的崔逢祥就是其中的一员。对科技创新有着浓厚的兴趣,九月份,他参与发明的“智能台灯”将参加山东省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大赛,因为要调试各种参数,整个暑假都不能回去。他说,“当你真心喜欢某一个东西时,你就会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暑期很长,留校学习、科研,虽没有在家惬意,但能够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攻克技术难关,感觉很充实。”

                        考研:为梦想加油

“考研族”向来是大学留守族的主力军。图书馆、学院,每个自习室都有不少学生在埋头苦读。韩志超是政管学院的学生,他说自己早上7点就到图书馆,还有同学6点半就扎进书堆了。“觉得时间不够用,要看的书还有很多。”王俊林也是考研的“一份子”,他表示,学校的学习氛围浓厚,每天早上起来背单词或者作文,然后复习专业课,下午两点多做英语阅读,之后就复习专业课。大部分时间都在书堆中度过,“仿佛又回到高三准备高考的时候”。政管学院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的王洪成说:“考研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愿意在酷暑中奋战,只因前面有光,我便奔去!”

                    比:为未来积累经验

因为一些大学生技能比赛集中在暑假,不少学生留守学校,为比赛做着最后的准备。理工学院的郭生权暑假要参加4个省级以上的创新设计大赛,准备比赛,总结应验,忙的不亦乐乎。每参加完一项比赛,他都会按照评委的指导,及时总结,改进作品,“这可都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啊”,郭生权笑着说道。

同样是理工学院的董帆暑假期间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的省赛和国赛,并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她说,作为一名师范生,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检验和展示自我,只有实践才能促使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毕业后走向那神圣的三尺讲台做好充足的准备。

                志愿服务: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青鸟志愿服务队是我校大学生公益性团体,经常开展一系列校外帮扶和教育公益活动。这个暑假,他们来到了西藏。聊城到西藏,47小时的漫长旅程。服务队11名志愿者在西藏山南市儿童福利院开展了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队长王伯文告诉记者“起初,高原反应让队员有些不适应,但大家咬牙坚持,克服种种困难,逐渐和孩子们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分别时特别不舍。”谈及感受,他说,经过此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在大山深处还有着许多需要帮助和关爱的孩子,作为学生,虽然我们的力量有限,但这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为以后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打牢基础、做好准备

                勤工助学:学习工作两不误

暑假期间,不少同学选择留校勤工助学,体验不一样的假期生活。图书馆、宿舍楼,教学楼和各机关单位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张祥即将步入大四,假期他选择了在学校电视台实习。他说道,现在的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积累点经验对未来有好处。除了拍摄视频外,只要有时间,就会静下心来学习,实践的磨练有助于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做到学习工作相得益彰。

不管留校的原因是什么,独享安静校园,专注于某件事的这段时光定将成为“留校族”大学生活中最独特、最美好的回忆。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