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前,热情的他们怀揣对教育的热爱从全国各地聚到了书香四溢的聊城大学,在教育科学学院开始了他们教育事业的新征程;一年后,渴望实践的他们带着老师所传授的教育知识和智慧渡过了宝贵而又难忘的教育实习期,收获了快乐与感动,积累了经验与知识,找到了缺点和不足。2015年11月13日星期五,他们与各位导师及学弟学妹们坐到了一块,畅聊实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会议室里静悄悄地,虚心地同学们仔细地倾听着屈梦玲同学的分享。“通过这段时期的实习,我对数学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数学教师要教给小孩子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是对数学文化的一种传递。” 她继续说到,“培养孩子发散思维,就要放开孩子的嘴巴和手脚,让他们真正地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注意总结的她还提到,实习生要学会跟着老教师小组备课,多次请教并进行摩课,教学评价要注意“全面点评”与“点到为止”相结合。
实习前的各种困惑总会让同学感到畏惧,实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总会教会一个人如何去面对。带着各种琐碎困惑的赵敏在实习过程中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角色转化,最终解决了她的烦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她细心注意观察,时刻注意反思。在交流会上。她还跟大家分享了她对“教育无小事”的理解,和“真正教育智慧在课堂上”的亲身感触。
“学长学姐,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们。实习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处理一团糟的状况呢?”突然,一位腼腆的女同学羞答答地问道。
热心的杨润东同学谈到了几点他自己的做法:“要正视各种冲突。第一,要处理好与同事、同学在工作或交际上冲突;第二,要处理好自己实习与其它事情之间的冲突;第三,要学会忍受困难带来的苦痛。”看着那个一头雾水的同学,他继续建议:“先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是实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地方。时刻保持一种谦虚的心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地向周围的教师、同学学习。”
自由交流讨论阶段时,你问我答,你说我议,寂然无声的屋子里立刻变得热闹起来。当提到如何处理“研究论文与教育实习相冲突”的问题时,王平老师、周琰老师及在座的同学一致赞同杨润东同学的观点——“不教学、不研究”。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解决真正的问题。实习期间将自己的研究尽可能地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实习的过程中就开展研究资料的收集。只有如此,毕业论文与教育实践两不耽误,而且能够取得最佳效果。此外,大家一起交流了控制课堂纪律的诀窍,管理个别特殊孩子的方法,控制实习烦躁情绪的小方法……
这是教科院首次教育硕士集体实习表彰与经验交流会,王学臣院长将其命为以学生交流经验为主、带队教师参与互动交流的“教育实习沙龙”。会上,他建议实习生将实习经验与总结结合起来,向学弟学妹们谈谈当前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交流一下实习中的各种经验、问题与困难。经实习学校和我院领导商量,这次研究生实习经验交流会表彰了屈梦玲、赵敏、杨润东三位优秀实习生。他们的积极与努力感动了所在的实习学校和院领导,更是激励了学弟学妹们。相信,与三位优秀实习生一样,参加教育实践学习的所有同学都已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增添了精彩,为步入教育事业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