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2019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决赛现场,在潮水般的掌声中,我校环境与规划学院唐杰、王志远、孙佳浩、吕晓青走上领奖台,凭借作品《城市新型智慧地铁管理系统》,荣获“GIS应用开发组”特等奖,组长唐杰荣获“全球GIS青年学者”称号。
这是自2015年之后,环规学院“3S”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培养的学生团队第二次获得这项大赛的特等奖。
敢于挑战不可能
“3S”是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简称,“3S”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是环规学院的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基地,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成为拿奖拿到“爆”的实验室。
围绕智慧交通、旅游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实验室组织学生成员参加ESRI杯、SuperMAP杯、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等国家级赛事,先后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30项,二等及其他奖励142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10余项。
2018年10月,在何振芳、马雪梅和肖燕三位老师的指导下,唐杰团队着手准备参赛作品。但万事开头难,选题就让团队陷入煎熬。队员王志远回忆说:“我们想到一个题目,就搜集论文和资料去研究,如果发现不够新颖、实用价值不大,就会放弃。”整整半年时间,他们否定了停车位管理系统、景区无线定位系统等20多个选题。
结合地理信息科学,又能服务大众,本着这个原则,同学们想到大都市里最常见交通工具———地铁。在查阅了近50多篇学术论文,征求过诸多地铁公司和乘客的意见后,大家发现,地铁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刷卡数据,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系统,能把这些数据储存好、处理好、分析好、运用好。“没错,就定这个!”2019年4月的一天,选题《城市新型智慧地铁管理系统》终于出炉了。这时候,距离作品提交的截止日期只有半年了。
看到这个研究题目,指导老师马雪梅喜忧参半。研究项目有价值,但难度和风险也很大。但是她仍然选择了支持,“说明选题的难度,但是尊重学生想法并给予鼓励和支持,这是我作为教师应该做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果不其然,研究一开始,困难就接踵而至。搭建系统后台、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搭建系统……设计过程步履维艰。
他们选择了以北京地铁的数据为蓝本,“地铁刷卡数据数据量太大,一天的数据量都是2000多万条,一开始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么大的数据。”后来,他们使用名为MapReduce的编程模型,对大规模数据集进行并行运算,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研究过半时,指导老师发现,学生们搭建的系统只面向地铁公司,“不能为乘客服务,这个研究的意义和实用性就不大了。”
这项研究还有没有价值?要不要放弃?
思索再三,组长唐杰跟老师请求用一周做调整,他和队员查找资料,反复讨论,最后决定增加一个微信小程序,为乘客提供各种查询服务。这样一来,课题的实用性解决了,但是复杂度和难度却大大增加了。
他们分秒必争,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我们暑假都没有回家,老师们也轮流到实验室指导我们。”
时间紧,压力大,但是团队4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遇到过很多很多困难,但大家配合默契,再苦再难,也没有一个人发脾气。”队员服从队长安排,有事儿一起扛。团结协作为他们参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时刻学长来打气
2019年10月14日,团队4人到达北京,准备答辩比赛。在正式比赛的前一天晚上,他们却遇到了大麻烦,电脑出现问题,导致做好的三维模型显示不出来,怎么办?
就在唐杰他们不断修复处理的关键时刻,在北京工作的校友霍一心、李阳、许丹石赶来帮忙了。他们聊大读书期间,都曾经是3S创新实验室的成员,霍一心作为组长的团队荣获了“第12届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特等奖”,他本人荣获过“2015年ESRI青年学者”称号。
学长们刚下班就到了宾馆,来不及寒暄,就和团队成员一起忙起来,电脑修复了,学长们又指导他们在赛场答辩的技巧。“我们忙到深夜,因为是工作日,他们第二天还要早起去上班,所以非常感谢学长们。”唐杰回想起来非常感动。
在赛场上,聊大团队从容自信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作品有浏览器端、移动端,以及微信小程序。
浏览器端主要面向地铁公司管理员,可以观看数据图像,方便管理运营。
移动端主要面向地铁工作人员,可迅速上报故障或事故情况。
微信小程序主要面向乘客,,可以查询自身位置,选择换乘站点,避开拥堵站点。
浏览器端、移动端、微信小程序三端交互,可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改变了传统地铁公司的运营模式。
评委对这个研发项目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聊大团队在高难度的选题上,搭建了完善的系统,实现了较强的实用性。
武汉大学的邓非教授由衷赞叹道:“这么大的系统你们四个人是如何完成的?你们的系统的多种功能都很细致,为社会真正地解决了一些问题。”
拿到大奖,四个人早已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欢呼雀跃。克服无数困难走到领奖台,他们心中的激动与自豪无法言喻。
指导老师马雪梅表示:“作为老师,我们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但路还是要他们自己走。实验室不光是提升技能的地方,也是育人的基地。他们在实验室里学到的不仅是技能,还有团队合作、永不放弃的精神。知识和技术可能会落伍,但是真正的好品性永远不会落伍。我相信,在实验室里的这段时间,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这些都可以帮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