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聊大人物

太平洋岛国研究:探寻世界史研究的盲点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太平洋岛国中的斐济。总书记出访前,国家相关部门紧张寻访关于岛国历史文化的相关资料,但是在很多国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里,都找不到全面系统的研究资料。让他们惊喜的是,位于鲁西北内陆的聊城大学,早在2012年就设立了国内首家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中心一次向相关部门提供了上百万字的研究成果。

  一所位于内陆的大学,为什么会把研究触角延伸到遥远的太平洋彼岸?                                       

  查资料难,发论文难,科研立项更难,拓荒之旅艰辛备尝

  太平洋岛国,主要指分布在大洋洲的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的27个国家和地区。由于这些国家地小人稀,处于世界政治经济舞台的边缘,在我国世界史研究中一直是个盲点。

  2012年,陈德正教授从学校教务处副处长的岗位上,转任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针对世界史学科特色不彰的问题,他主持召开世界史教研室会议,提出南太平洋岛国是国内历史研究的空白领域,以此为世界史学科主攻方向,能够打造一个“人无我有”的优势学科。这个提法,让大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方向,全面转向太平洋岛国研究,就意味着放弃之前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一切从零开始。这是个全然陌生的 “非主流”的研究领域,犹如一块未曾开垦的荒地,什么时候出成果,能出多大的成果,所有人心里都没底。但是作为历史学者,大家都敏锐地感受到中国发展战略正在转向深蓝。经过细致的讨论和论证,大家一致赞同。这一学科转向同时也得到了校领导和知名专家的有力支持。

  2012年9月份,国内第一家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在我校成立。对于历史学者来说,资料是研究的基础。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研究资料匮乏。研究中心通过馆际互借、派出人员查访等多种方式,借阅整理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等机构的有关资料。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候为了一份资料,要跑个两三趟。即使这样,能拿到手的资料还是有限。

  中心的研究人员,不得不通过私人关系寻找境外的研究资料。在研究中心的专职研究员中,吕桂霞教授是最早开始转向太平洋岛国研究的,为了找到研究资料,她把自己在美国的同学和朋友都 “利用”上了,动员他们帮自己找研究资料。吕老师偶然结识了一位网名 “yoyo”的斐济华人女教师,身为二代移民的她,义务提供了很多最新资料:“能让中国更多地了解这里,我作为华人很高兴帮忙!”

  对于学术研究的执着,让研究中心的老师们都成了搜集资料狂,出国访学,带回来的行李里几乎都是珍贵的书籍资料。校领导出访太平洋岛国,带回来的也是资料。

  一切从零开始,太平洋岛国研究,就是这样起步于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累积。目前,中心已经建成了国内较齐全的太平洋岛国研究资料中心,搜集整理到的这些文献资料已制作成PDF格式的数据库,以便中心研究人员使用。中央党校、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硕士生博士生也慕名前来检索查阅相关资料。

  经过艰难的拓荒式研究,李增洪、吕桂霞、王作成等老师写出研究论文后,投稿却屡屡碰壁。学术期刊编辑有着种种顾虑:论文有多大的学术价值,有什么研究意义?编辑无法作出判断,加上缺乏相关领域研究专家,连审稿人都不好找,只能退稿了事。申报科研项目就更难了。课题申报上去了,遇到的是审慎的质疑:聊城大学不是在内陆吗?你们申报太平洋岛国研究有什么优势?即使批给你们,你们能做好吗? 对于太平洋岛国研究者来说,“冷”遇的同时,全校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校领导对岛国研究大力支持,人文社科处、学科建设处分别拨付了专项研究经费用于资料购置,学校各单位对中心所需的办公场地、硬件建设等都尽量满足。2012年底,研究中心提出打造多学科研究团队后,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大学外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图书馆等单位都全力支持,派出了自己的学术骨干和业务精英,38位教师组成的专兼职研究团队迅速成立。

  一次刊发论文12篇,出版岛国列国志15种,丰硕成果助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机会女神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太平洋岛国斐济之后,国内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开始从冷到热,学术期刊、出版社都急需出版相关的论文和专著。在《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11期上,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一次就刊发了12篇论文。当年12月,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指向性课题,也获批了山东省教育厅专项建设经费。

  本世纪初出版的《列国志》被誉为“21世纪的《海国图志》”,是中国人了解世界的全景式窗口。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反映国际和各国情况的变化与发展,作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新版《列国志》的编撰工作于2013年启动。为了弥补旧版中太平洋岛国的空白,出版社特别委托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专门负责编写太平洋岛诸卷,计划出版15卷,目前已经出版5卷。

  2016年3月,吕桂霞教授编写的新版《列国志·斐济》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该书首次向我国读者全面展示了这个国家的整体风貌。斐济驻华大使约阿尼·奈法卢拉认为此书象征着两国间深厚的友谊,是“外交官必读书”。

  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在序言中写道:“因其特殊的地缘特征,太平洋岛国战略价值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中国大周边外交格局一份子的太平洋岛国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他认为,新版《列国志》太平洋岛国诸卷的出版,不仅“填补学术空白”,还展现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太平洋诸岛国”的真实面貌。 同时,研究中心受民政部委托,编著了《“一带一路”列国志》和《“一带一路”名城志》(5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前者现已出版发行,后者已经成稿,将于今年8月出版。 研究中心还接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委托,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第三版)的依托单位之一,重新修订大百科全书的“北美大洋洲”分卷。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玮教授担任该分卷主编,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德正教授担任副主编。因旧版涉及太平洋岛国部分内容甚少,本版条目将增加10倍左右,修订和增加的条目,全部由研究中心的成员完成。

  科研成果也带动了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2015年,历史学院的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该专业是教育部特设新型跨学科专业,目前仅北京大学和聊城大学两所高校获准设置招生,学生主修外语和世界史,目标是培养国际文化、商务和政务交流人才,并为相关学科输送高质量的后备研究力量。今年6月,聊城大学世界史学科太平洋岛国研究团队成功入选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答辩评审组成员、一位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在看到我校的申报材料后,对参加答辩的中心负责人说:“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很有价值,聊城大学会随着你们这个学科的发展,成为国内知名高校!”

  截至目前,研究中心人员已经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获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20多项,累计获得上级拨付的团队建设和研究经费近600万元。

  举办高层论坛,筹建孔子学院,教育合作拉动民间外交

  2014年10月、2015年6月的几天里,站在聊大“太平洋岛国历史文化”专题课讲台上的,有一位非同寻常的教师,她是汤加王国驻华使馆一等秘书、汤加王国驻华大使拉图的夫人塞西莉亚·蒙娜丽莎·拉图。在讲座上,拉图夫人展示了大量珍贵资料和图片,介绍汤加王国历史文化及政治制度。在一次讲座上,助教西奥西乌阿·陶法奥·拉图手抱吉他,自弹自唱了汤加民族歌曲。一位学生谈到 “我觉得拉图夫人的讲座很震撼,它影响了我对太平洋岛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并且教学方法独特,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讲课风格极富感染力。”

  2014年4月19日,中国首届太平洋岛国研究高层论坛在聊城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领导、使节、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太平洋岛国的历史与现实、发展与合作。时任中联部副部长于洪君、斐济驻华大使兼太平洋岛国驻华外交使节团团长艾萨拉·泰莱尼、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驻华大使阿基利诺·苏赛亚、汤加王国驻华大使西亚梅利耶·拉图、太平洋岛国论坛投资与贸易与投资专员署总代表萨姆埃拉·萨武等来到聊城大学,与全国各地的太平洋岛国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和著名企业家代表一起参加了论坛。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和中国太平洋学会向大会发来了贺信。

  学术研究不仅仅带来了真挚的友谊,而且推动了聊城大学与太平洋岛国的教育合作。2015年底,萨摩亚独立国53周年国庆庆典活动在京举行,大使特别邀请聊城大学校领导出席活动。目前,萨摩亚国立大学正在向我国国家汉办申报建设孔子学院,他们特别指定与聊城大学共建。萨摩亚驻华大使指出,聊城大学与萨摩亚国立大学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是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今年年初,我校5名教师远赴萨摩亚,在该国5所学校开展教学和师资培训工作,他们也是我国首批派出的对太平洋建交岛国的教育援外教师。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表示,聊城大学开展太平洋岛国研究既填补了学术空白,也是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举措,同时也是民间外交的组成部分,外交部将继续给予支持。

  中联部、外交部、教育部领导多次指导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对话会特使杜起文、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刘新成等亲临研究中心视察工作,各大媒体对研究中心的成绩进行报道……研究中心的成员表示,将保持一颗平常心,更加努力地开展工作。他们已经制定了更为高远的目标:打造一个在太平洋岛国研究领域具有专业优势和重要影响的国家智库。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