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聊大目前不能和一流学校媲美,但我们的老师需要按照一流或者超一流的标准来讲课,而学生也应该以一流院校学生的标准来规范自己。”我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丛振老师在QQ空间分享了这段话。在授课工作中,丛老师将 “超一流”的教学标准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从2013年进校至今,丛振老师一直将“怎样好好教?学生怎样好好学?”作为自己教学工作不断前进的牵引力。他用独树一帜的户外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给我校课堂讲学增添了别样精彩。
“这是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选修课,外堂课信息的传递和对知识的了解远比室内课堂更直观。况且,聊大本身也是一个景点。”丛老师带领同学们从 “南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一路走到贯穿东西校的彩虹桥上。一路上,丛老师在确保同学不掉队且安全的前提下,向同学们介绍南太平洋岛国、徒骇河历史渊源等历史文化知识,使学生亲身感知聊大周围的历史文化。
对于户外课堂的“备课”,丛老师都要做充足准备。丛老师在为2015级旅游管理系上《中国旅游史》时,他先将沿着运河博物馆———孔繁森纪念馆———东昌湖———光岳楼的路线设计出来,做好户外课堂教案及安全事项准备,然后申请学院领导批准,征得同意后提前一周将户外课堂的景点告知学生,让学生预习。班长、团支书需要和丛老师一起进行路线安全考察,保证户外课堂高效、安全、严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丛老师更是将户外课堂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舞台,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对景点进行讲解,并根据学生对景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二重证据法(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讲授,引导学生感悟“underthehistory,youarethehistory(在历史的车轮下,你也正在上演着历史)”。据15级学生乔云雪介绍, “因为是第一次进行户外课堂,同学们都特别新鲜而且激动,丛老师也是反复强调安全。这一路,丛老师风趣幽默地向我们介绍各个景点以及景点背后的文化底蕴,比如在凤凰台,丛老师就告诉我们凤凰台名字来源于神话故事”。丛老师也会细心地在每个景点前和全体同学进行拍照留念,珍存教学过程中收获的每一份感动和快乐。课堂结束时,丛老师总会叮嘱学生及时总结户外课堂的感悟和知识,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以此巩固深化课堂知识,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乐趣是丛振老师组织户外课堂的初衷。在教学中丛老师一直贯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丛老师每次将专业知识授完后,总是发动学生一起进行案例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 《中国旅游史》课堂上有一个环节 “旅游景区规划”,丛老师指引学生以 “最喜欢的朝代”为引子,结合专业课程进行 “穿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充分想象,并使同学们来掌握课堂知识,作为 “老师”将学习成果展现出来。
丛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如此,在课余生活中也非常重视学生专业发展之外的能力锻炼。他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和社团活动,为参加比赛同学提供指导和交流。他曾指导2011级王瑞同学获得大学生综合素质大赛一等奖。比赛期间,多次带领王瑞去企业进行实习报告的修改,并对王瑞在比赛期间的出场、台风、展示等各项环节进行指导。 “大学提供舞台,表演好坏和舞台本身无关,在于舞者自身的素质和发挥。”丛老师总是以这样的理念向学生传递着正能量。
正因为丛振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使得他与学生之间特别 “要好”。点开丛老师的QQ空间,满满的都是师生间的互动,丛老师每条说说动态点赞都上百,霸屏的评论里,没有师生间的拘谨,更多的是良师益友间的互动。翻开丛老师的相册,除了自己求学期间和家人的照片,最多的是和同学们的合影。丛老师也经常分享励志视频并@好友列表中的各个学院学生。“想起两年前带军训时的情景,十四连的同学们已经大三,你们的军训感言还在我的电脑里,刚刚浏览了一遍。” “恭喜某某某同学进入蓬莱事业编”……一条条动态,都在记录着和学生记录的点点滴滴,记录着学生的成长。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丛老师是学生们的良师,更是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