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五月怀胎,十月分娩,我的‘娃娃’总算出娘胎了!真想痛快地大哭一场!”两个月前的一个下午,一阵爽朗的笑声打破了西校区老办公楼的宁静,一个肩挎旅行包,手拎电脑包的黑小伙风尘仆仆地闯入一间办公室,不及放下行李便激动地向大家宣告凯旋。大功告成的兴奋将他下乡归来的灰头土脸映得红光满面,收获的喜悦在他布满血丝的双眼里熠熠闪亮。 这个自称为“娃娃孕育者”的大男孩便是我校传媒技术学院大三学生董潇君,只不过,他的“助产师”是一颗温暖、执着的心和一台高清摄像机。
五个月前,刚刚在科讯杯全国学生DV作品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的他掀开了大学生涯“最精彩的一页”——拍摄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影片《一米阳光》。这是聊城大学首部学生自导自演的公益影片,搜狐网、酷6网、科讯网、互动百科等媒体作为合作伙伴对它的诞生给予了全程关注和大力支持。
《一米阳光》讲述了女大学生李晴帮助留守儿童周小乐走出父母离家阴影,重拾活泼天性的感人故事。拍摄准备阶段,有三大难题最让董潇君闹心,“多变的天气、匮乏的资金以及不断更替的女主角犹如三座大山,压的我喘不上气来”。十一长假,董潇君带病驻守学校四处集资,却又在一筹莫展时遭到女主角临阵拒演的打击。疲惫紧张的他终于忍不住在和家人打电话时哽咽起来,在家人的支持下,董晓君做出了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决定,把生活费作为启动资金,为剧组购置各种必需品。资金问题解决后,新的女主角也有了着落,并提前与安太集完小的演员进行了“很有感觉”的沟通。恰值秋高气爽的时节,万里晴空又解除了他最后的忧虑,搬走了愁人的“三座大山”,熬过了“瞻前顾后”的前期准备,董潇君喜出望外,他终于可以展开手脚去迎接《一米阳光》的晨曦了。
开机当天,澄澈透明的晨光在车轮的颠簸中扫去了剧组成员的忐忑。和董潇君仅有一面之缘的安太集完小王校长当为时在外地出差,但这位孟尝君式开明老人却在离家前委托弟弟将家里钥匙交给董潇君,安排剧组在他家中食宿。“我不需要你们为我做什么,只要对你们这些孩子好我就支持”,电话里王校长的声音暖热了剧组成员的心,老人这份质朴的信任让大家干劲倍增。当五千响鞭炮在校园里噼啪爆响,条幅上“一米阳光”的温暖被播撒进每个参与者的心田。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围着记者的镜头叽叽喳喳,平日里安静有序的小学处处跃动着快乐的音符。当剧组赠送的一本本新画册被孩子们高高举过头顶,喜悦和希望在他们的眼眸里熠熠闪耀。
80后的剧组成员虽没有经历过上个世纪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但却真真切切地体会了一把“知青”生活,作了一回新时期的知识青年。拍摄期间,为了减轻校长负担,大家便决定每天买菜做饭。一次锅里不慎着火,董晓君冒着“毁容”危险冲进厨房用锅盖扑灭大火才得以化险为夷。 村里交通不便,只有一辆自行车用于运输各种设备,大家便或步行或拦截小驴车奔赴片场,回到校长家常常腿脚酸痛,倒头便睡。为了保证录音质量,一根系着麦克风的长竹竿经常被男生们挑在半空,几天下来都练就了“长臂猿”的本领。为了抓拍小演员们最自然的表情,导演们便教孩子们唱歌、画画,一起捉鱼、玩泥巴。小演员有时不听话,他们只好一半红脸一半黑脸地恩威并施。剧中男一号的家人最热心,小演员的三奶奶主动本色出演,所有镜头几乎都一气呵成。而影片中需要的虫鸣狗吠,都是他和剧组的男生们半夜打着手电去树林里捕获的成果。“麻雀虽小,但也得五脏俱全。”尽管条件有限,董潇君却不肯降低对画面质量的要求。没有正规的布景,他便组织男生捡来大堆落叶撒在片场。在马颊河畔取景时,一踩一脚泥的河岸很难安放三脚架,他便和兄弟们站在泥沟里扶住机器。“人在机在,无论如何也得保住这命根子啊!”幽默的董潇君向记者解释道。“当四个小孩手拎鞋子唱着《好汉歌》穿过黄绿色的芦苇丛时,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董潇君在导演手记中动情地写道。
这些从未下过乡的“知青”们在超负荷的拍摄压力下难免疲累懈怠,当女主角发牢骚想要放弃时,董潇君便想方设法逗她开心。面对不同的拍摄意见,他总是和大家反复讨论,慎重考虑。“既然我们选择了电影艺术,那我们就必须深入乡村,体验村民们真实的生活,经历他们的苦恼和困惑,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为谁创作,怎样去拍”。这是董潇君的工作原则,也是剧组成员们打赢七天攻坚战的胜利法宝。
将一台台设备从村子里扛回学校,好久没有睡过囫囵觉的剧组成员们如释重负,但董潇君却怎么也睡不着。守在实验室里一遍遍过滤镜头,巨大的感动从这位洒脱硬气的年轻“导演”的泪水中倾泻而出。“镜头所要表达的正是这些淳朴的人们平日所做的,我的所有坚持都是为了这份真实和纯粹。”他更加明确了肩上的责任,略作调整后又趁热打铁投入了通宵剪辑的大战中,他用最后的冲刺给所有关爱《一米阳光》的善良人们一份满意的答卷。整整一个月,精益求精的他昼夜驻扎实验室,偶尔会有同学带着水果或咖啡陪他熬夜。“剪辑时的孤独是刻骨铭心的,没有朋友们的支持,我恐怕还得耗费更多时间。”回首剪辑的点滴,董潇君深深感慨。
历尽艰辛后面世的《一米阳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搜狐网、酷6网、互动百科、科讯网等网站为影片的首映提供了坚实广阔的网络直播平台。董潇君深知自己肩膀扛起的不仅仅是摄像机,更是道义和良知。他希望通过网络的窗口发动更多大学生走近留守儿童的心灵世界,用真诚帮他们开启通向社会的阳光之门。“拍片是为留守儿童大声疾呼,为自己的梦想和良心买单,虽困难满天,但我心无悔。以后我还会拍更多写满真情和温暖的公益影片,努力用镜头保持内心的纯净。”听着董潇君掷地有声的肺腑之言,笔者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这个学生导演真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