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G在《WEB聊城大学》作品中运用时,遇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的?”“我们在运用中挖掘了SVG的鼠标交互特点,提高地图的可操作性,来降低数据传输和图形显示方面的不足,”
“用GIS做的电子校园网络相对于传统的校园门户网站有什么优点?“电子校园可以从校园整体出发进行信息查询,克服门户网站带来的用户不知所去的弊端。”
回答完最后两个问题,谢鹏长舒了一口气,对着身旁的李镜尧笑了笑。
11月13日,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报告厅,SuperMap杯第八届全国高校GIS大赛系统开发类答辩现场,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单位的五位评委正在对聊城大学谢鹏、李镜尧等提交的作品《WEB聊城大学》做最后的提问。此次答辩共有16组作品从全国各大高校几百组作品中脱颖而出参与角逐。出色的作品和流畅的解说使他们毫无悬念地摘得本次大赛开发组桂冠。刚结束答辩的谢鹏一下台,就被前来招聘的中软公司拉到了一边,表达了他们的聘任意向,随后超图公司也表达了招聘谢鹏和李镜尧的意向。
最终,我校环境与规划学院李镜尧、谢鹏等七人组成的三个小组,在此项比赛中共获得8D组,8B组,8A组三个一等奖,一个8A组三等奖,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共六个奖项。另外在 2010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中,他们创作的《东平湖水质遥感监测系统》作品还获得ENVI/IDL组一等奖。
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件作品的成型,都凝结着全组人的心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WEB聊城大学》的队员们对此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在确定参赛后,按照D组WEB开发类的要求,选题便成了第一大难题。依据前期近一年的考察,曾讨论了“关于新农村的规划”、“旅游管理的设计”等GIS方面的热门选题,但这些选题多多少少在界内都有过相关研究,其中“旅游管理”,类作品在往年作品中已有涉及,不再是创新题目,而“关于新农村的规划”的数据很难得到。最终,参考老师提供的GIS前沿信息资料,考虑到当今SVG技术正通过低谷走向复苏的发展形势,结合自主创新,最终确定了《WEB聊城大学》这一填补国内空白,并且数据获取容易、资料收集便利,可操作性强的选题,这为最终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SVG矢量图片技术在《WEB聊城大学》的应用是作品的最大亮点元素。用SVG(SVG是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描述二维矢量图形的一种图形格式)技术取代之前栅格地图,是当今网络地图的主流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某些浏览器的限制,SVG 技术还没有很好的展开。而微软已经宣布即将推出的浏览器IE9将全面支持SVG的运行,小组成员们及时发现这一时新信息,使得SVG技术得以应用。在创作中引入SVG矢量图片技术,运用Ajax这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开发技术搭建起了一个栅矢结合的WebGIS校园系统,这一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在比赛中的得到评委的一致肯定,为最终获奖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了对SVG技术的创新运用,《WEB聊城大学》以初赛第三的成绩挺进决赛。为使作品的现场答辩演示得到评委的青睐,谢鹏、李镜尧小组做了充分而艰辛的前期准备。答辩时,选手必须将解说控制在短短的8分钟内,在这8分钟的时间里,要对选题意义、技术应用、创新元素等条理清晰、准确到位的交代清楚。为了使配合更加默契,他们在实验室一遍遍的练习,把不足之处一点点的记录,并请老师和同学做评委,模拟答辩现场。谢鹏的解说词更是改了又改,直到字字玑珠。他们还用录音机把讲解过程录下来 ,以修改不足。“一解说完,看到评委的表情,我就知道冠军肯定是我们的”谢鹏说。
《东平湖水质遥感监测系统》研发的提出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当时,《WEB聊城大学》正在紧张进行,学院《东平湖》自然基金项目恰又亟待启动,指导老师于是提议从原《WEB》小组中分离出一组进行《东平湖水质遥感监测系统》的开发。这意味着《WEB聊城大学》的研究必然减少优势人力,而《东》课题的研究对新成立的小组成员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他们对对ENVI的库函数的调用以及IDL与C#混编等众多知识积淀近乎空白,“搞不好,两个项目都收获甚微”对此,李镜尧很是担心。几经商讨,大家决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咬紧牙关向前冲,对IDL等众多必要的技术从零学起。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须知IDL是遥感专业领域内的编程语言,资料有限,也找不到老师辅导,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到精通,其难度与复杂性超出想象。此时大家在实验室里培养的钻研能力和团队精神起了作用,三个月没日没夜、昏天黑地的忙碌,功夫不负有心人,《东平湖水质遥感地图》最终被选入ESRI公司的全球用户大会中国区的宣传资料中,随后又获得ENVI/IDL组一等奖。“从几乎空白的编程语言的学习,到三个月弄出来,获得一等奖非常不容易”李镜尧深有感触。
每一个成果的出炉都经历了艰辛的测试与修改的过程。《东》作品成型后,测试几乎时刻都在进行,每晚都要加班;大家每查出一个错误都非常兴奋,因为修改一个就意味减少一个,就意味着作品更加完善。在作品提交的前一天晚上,为确保万无一失,大家轻松随意的进行最后一次测试,这时,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从来正常的图例输出出现错误;当时已是深夜,而作品第二天一早就要提交,真是火烧眉毛,小组成员刘兴不禁双手掩面,“这……不可能的!这……怎么办?”。心痛不如行动,所有队员们都立刻忙碌起来,但想尽办法还是无济于事;凌晨三点多钟,已经疲惫不堪的李镜尧趴在实验室电脑前睡着了,等到五点多他醒来时,同伴刘兴告诉他问题已经解决,这让李镜尧欣喜若狂。幸好在之后的测试中没有出现问题,作品得以顺利上交。“熬夜太正常了,很多问题都让人惊心动魄,但也值了,没有那种体验,是感受不到付出之后的喜悦的!”说这些话时,李镜尧脸上满是幸福满足的笑容。
如果没有这个GIS实验室,我们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谈起GIS实验室,李镜尧满眼深情。环规学院GIS实验室创建自2006年,约30㎡ 的空间改自老师的办公室,就是这间简陋的实验室,尽管缺乏高端服务器的配置,还是在短短四年里培养了30余名大学生科研之星,孕育出近十件获得国家级奖项的作品,同时还承担着许多校级、院级的科研项目。实验室指导老师马雪梅、肖燕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她们不仅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一起讨论,还牺牲个人时间为同学们解答疑难。由于作品研发经常持续到很晚,李镜尧他们遇到问题不得不深夜去打扰老师,老师总是毫不厌烦,很耐心的和大家探讨交流,电话一说就是很长时间,“时间已经很晚了,真的觉得很不好意思。”说起这事,李镜尧满脸歉意。 “GIS实验室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平台,学生是实验室的主人,他们可以自由的尝试让课堂上的灵感在实验室开花结果,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这个实验室很好的实现了以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带动教学的良性循环,这也是学院创办实验室的初衷”,对于实验室发挥的作用,马雪梅老师很是欣慰。
走过洒满汗水与泪水的科研创新之路,李镜尧、谢鹏、刘兴在都成了学院里的“明星”。不过,人们不知道的是“明星”的闪耀需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努力。刚踏入大学时,志趣相同的他们就确立了科研目标,大一时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AreView、MapInfo等专业软件以及C、C#等编程语言,进入大二后,他们同被选入学院GIS实验室,这是一个可以释放科研激情的地方,除了上课,剩下的时间就是泡在实验室里,寒暑假也就回家呆上十几天,大多时间还是留在实验室里面做研发。“很多时候,午休就是在实验室的桌子上度过的,我们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了”实验室的成员们笑谈到。正是有了这份激情,才有了对GIS专业知识从课堂到实际应用的发展、才有对各类GIS软件与编程语言的熟练应用,才有了第七届Spermap杯GIS大赛二等奖,有了大四时的四个一等奖。
即将毕业,李镜尧对未来充满信心,“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大学是个自由的平台,只要敢想敢做就能焕发光彩”,这是李镜尧对那些正在孕育梦想或在为梦想奋斗的学弟学妹们的真诚寄语。说话时,李镜尧淡定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