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参加山东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第二期培训班的学员今天上午在图书馆大报告厅听取了由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卞金祥教授所作的为一场题为“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的报告。
卞金祥在报告中指出近几年来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各级政府对教育特别是对基础教育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和支持,在重视教育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所以近几年来从教育部到各级教育部门非常重视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在报告中他主要就名师的含义和名师的成功机制两个方面介绍了普通教师如何成长为教学名师。他说,所谓名师是指有先进、独到的教育思想,突出的教学业绩和丰硕的教研成果,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教育教学专家。名师的标志是人格完善、学识渊博、教艺精湛、业绩超群。作为名师,必须担负起名师的责任,即历史文化的传播者,人际关系艺术家,学生心理保健医生,毕生学业追求者和人类灵魂的塑造师。他强调强调,名师的产生是经过个人努力奋斗,逐渐被大家认可,经过被教育行政部门评选、培养和认可的过程。关于名师的成长机制,他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格机制、行为机制、环境机制。所谓人格机制要求教师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真诚的爱心、对事业的执著, 行为机制要求教师善于学习,环境机制要求教师适应环境,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教学模式。
最后,卞金祥总结说,名师的成长、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天赋和努力,天赋很重要,但努力更重要,同时也离不开校长的发现、同事的关心帮助、专家的点拨和上级教育部门的重用、扶植。他希望教师们通过此次学习能够有所启发,在不久的将来都能够成为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