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开学第一天,校领导王昌松、董泉增、李剑萍、张贵桥、徐传光分三组深入到各学院检查开学各项工作。
从检查情况看,各教学单位学生报到和教师到岗情况良好,教学状况井然有序,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都为新学年开学工作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工作,本学期教学工作顺利启动。学校领导比较满意。
在检查、调研过程中,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别向校领导认真汇报了各单位的新学期工作安排。他们纷纷表示,“十一五”时期是我校全面推进内涵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十一五”的开局年,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学校“十一五”规划及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开学前召开的全校干部会议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深化各项教学改革,牢牢抓住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要结合院(部)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科学规划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要注重学院(部)文化建设,树立大教学观,进一步营造学术氛围,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完成本学期的各项任务。
校领导在认真听取了工作汇报后,对各单位的新学期工作安排进行了认真指导,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王昌松副书记强调,在新的一年里,要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把为师生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加强教学方面的激励机制建设,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就业的网络建设,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实现高质量就业。搞好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建设,营造科学、民主、自由的大学文化氛围。
董泉增副校长要求各教学单位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论研究,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工作,以教学研究带动和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树立现代教育质量观,坚持不懈地强化“质量兴校”意识。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在实施学分制模式下,构建新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发挥监控和激励两个机制,实行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推进内涵建设。
李剑萍副校长指出,自从学校管理工作重心下移以后,院长(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已充分体现,学院(部)意识普遍加强。李剑萍要求各单位对没报到的学生要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让他们顺利到校学习。对于当前推行的学分制改革,李剑萍指出:我校的学分制改革正从学年学分制向全面学分制过渡,改革的核心是要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从刚性体制走向柔性体制,这在校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他要求各学院要善于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坚持高起点,不断探索研究,保证学分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要突出重点,突出主题,确保责任更明确,工作更扎实;要深入研究学分制改革文件,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高度重视加强教务员队伍建设和实验室管理工作,以满足新教学管理体制的需求。他希望各单位总结已有的经验,不断扩大优势,进一步加强学院(部)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打造高质量的学院(部),推动学校整体上层次、上水平。
张贵桥副校长要求各院(部)要继续实施“构筑人才高地”工程。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合理构筑学校人才建设高地,一直是我们办学的关键。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为人才引进继续搭建更加宽松、更加灵活的平台,各学院(部)要紧紧围绕这一平台,在保持师资队伍稳定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人才资源共享模式,确保成功引进一批高水平人才;同时高度重视学校内部人才队伍强化建设,为全面推进我校内涵发展奠定基础。
纪委书记徐传光在检查时指出,我校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受到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并在山东省作为版本来推行。各教学单位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认真落实,深入探讨,制定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并认真落实。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狠抓内部管理,该建章立制的地方一定要制定规范措施,不断完善各项工作程序,提高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
教务处处长林建华、副处长王瑛、白成林及各院(部)负责人陪同校领导进行了检查调研。检查过程中,教务处就新学年的教学工作思路与重点,向各学院负责人进行了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