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30支服务队、500多名青年志愿者自7月9日始奔赴山东各地,进行为期10—15天的“服务新农村”志愿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自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决策以来,文学院师生就着力进行“高校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做哪些贡献”的思考,致力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开展“情系三农”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经过充分酝酿,“新农村•新教育”包片义务支教、“新农村•新支部”文秘跟踪服务、“新农村•新劳力”大学生义工帮劳、“新农村•新家庭”调研访谈,再加上党和中央的思想、政策、方针宣传,科技、革命电影放映,“三农”问题的现场与双百(进百家门,访百家户)调研,捐资爱心助学、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献爱心以及“中国脊梁”人物的发现与录记等特色活动陆续出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构建起文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模式。2006年,学院依托山东省17地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或有代表性的镇(或村庄)进行实践服务活动,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形成覆盖全省、布局科学、服务规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根据地。为更好地积累经验,今年暑假学院重点扶持山东冠县古城镇、临清康庄镇、诸城吕标镇三个实践服务点。
“足迹踏到哪里,责任与义务就延伸到哪里”、“认真真实践,老老实实学习,真真正正调研,踏踏实实服务” 是所有志愿者们的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