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下午,我校“十一五”重点学科(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分组座谈会第一次会议在外国语学院举行。来自体育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齐聚一堂,针对“十一五”期间相关学院的学科建设展开专题讨论。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冯健参加了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座谈会上,四个学院畅所欲言,分别总结了“十五”期间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的成绩,指出了目前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2007年学院学科建设的目标、措施展开了交流和探讨。
冯健指出,四个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在学科建设上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成绩是值得肯定的。冯健指出,学院要进一步深化对学科建设内涵的认识,学科建设应包括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学科方向和学科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仪器设备条件和图书资料,学术声誉和学术氛围,管理机制和文化环境等。
冯健强调,大到学校的内涵建设,小到学院的自身发展,都需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为此,学院在学科建设中必须强化四个意识:一是强化重点意识。学科建设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强化合作意识。要进一步增强校、内外的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学院之间、研究者之间、学院内部研究小组之间要积极合作、配合;三是强化精品意识。提高立项和研究成果的层次,以质取胜;四是强化特色意识。“没有特色就没有地盘”,我们要在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中培养他们树立创特色立项的观念。
冯健还要求四个学院主要负责人、学科建设带头人、骨干要“在其位,谋其政”,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在学院加大“特事特办,超常规建设”力度。学院学科建设的中长期计划要不断修订,资源、人才配置及各种投入都要按照科学的规划进行落实,避免盲目性。学科人才队伍建设要遵循引进、培养、稳定、善用的方针,在自我培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学科方向要注重选择,凝聚优势力量,保证其前沿性。学院要抓好制度建设,使其对学科建设的正确方向提供引导和保证。同时,学院还要加大对学科建设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的投入,营造一个和谐、宽松、舒畅的氛围,最终实现从高层次立项到取得高层次成果再到获得高层次奖励的目标。另外,冯健还对提高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及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和考博等具体工作提出了建议,希望学院对优秀研究生给予关注和着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