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学校“十一五”重点学科(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分组座谈会第三次次会议在教育科学学院举行,广开言路,开诚布公,听取、收集教学、科研第一线的管理者及教职工的建议,研究部署“十一五”期间的学科建设工作。校领导宋益乔、李剑萍、冯健出席会议,科研处、教育科学院、理工学院主要负责人、学术带头人等参加座谈会。
今年,我校获得10个“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包括3个“十一五”省级强化建设重点项目,而课程与教学论与现代光通信实验室就分别属于教育科学学院和理工学院。座谈会上,两院分别对各自的学科建设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和目标做了介绍和陈述。针对教育科学院的学科建设,李剑萍指出,我校的教育学科正处于快速上升时期,但在人才结构、学科架构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必须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同时,整合资源,面向一线,超越发展。
听取了两院汇报,针对存在的问题,冯健提出5点建议,指出,两学院必须树立重点学科建设意识,要有更高的工作热情,更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更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发展规划,整合研究力量,凝聚研究方向,联合攻关,重点突破;建立更广泛的学术网络,扩大学术联系的广度与宽度,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和高端推进学科建设;重视科研立项申报工作,勇敢、自信的展示自我,争取机会。
宋益乔高度肯定了两院的成绩,称其“有想法,有思路”,“健康积极,硕果累累”。同时也指出,两院基础厚实,不能满足于表面上一般化的要求层面,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追求,努力创造条件,向科研“国家队”发起冲击;学科建设要进一步明晰整体思路和规划,根据规划整合力量,配置资源,指导人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教职工要树立事业心,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把事业当成安身立命之本,把实验室和书籍当作一生的伴侣,把高水平学术科研当成一生的追求。
科研处处长王继锁主持座谈会,并对两院的学科建设工作提出了很多具体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