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22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新闻客户端】以《八千里山河路,“文化润疆”的聊大画卷在徐徐铺陈》为题报道了聊城大学第四批援疆实习支教团成员以出色的表现进行“文化润疆”的动人事迹。
八千里山河路,“文化润疆”的聊大画卷在徐徐铺陈
-3摄氏度,寒风中的聊城西站显得格外静谧……
呼啸而过的列车撕开夜幕,站外等候的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团委书记张萌不禁打了个冷颤,哈着气不时眺望着出站口,等候着已经分别数月的学生们。
列车缓缓停靠,整齐着装的聊大学子们顺利抵达站点。历时56小时,跨越4170公里,经乘大巴、火车、高铁、地铁,聊城大学第四批援疆实习支教团成员结束支教生活,平安返程,师生们相拥在一起,欢笑、问候,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又缓缓流淌,说不完的话都刻在眼睛里。
出征的号角
“我们将以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勤勉踏实的教学态度、精益求精的专业素养全力完成支教任务,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建功西部、为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2023年9月15日下午,聊城大学第四批援疆实习支教师范生出征仪式在辰晖楼青年之家举行。
经前期发动报名,面试试讲、心理测试、体检等严格选拔程序,来自聊城大学文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体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58名同学,以及领队教师李剑、指导教师吉平成功组建起聊城大学第四批援疆实习支教团,经过综合培训,专项训练,支教团踏上旅程,从9月20日到次年1月9日,同学们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12所学校开展了实习支教工作,其中,高中11人、初中25人、小学22人,分别承担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历史、生物、地理、音乐、科学、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教学任务。
9月18日—20日,聊城大学第四批援疆实习支教的58名大三、大四优秀师范生,在领队李剑、指导教师吉平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踏上援疆征程,奔赴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
上午七点半,经过大巴车上短暂的休整,支教同学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抵达济南火车站。“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庄严的歌声环绕在车站上空。
“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看到窗外的景色精彩纷呈,我的心也跟着充满了生机。”朱莉同学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的文字。9月19日下午5时,支教团成功抵达乌鲁木齐。在等候转车期间,以体院为主的男同学们再次主动组织起来,看护集中存放的行李,让同学们能够安心吃晚饭。晚上9时,队伍再次踏上前往喀什的列车。候车之际,同学们整齐有序地唱起《新疆是个好地方》,展现出青春特有的活力风采。9月20日上午,援疆支教团抵达喀什,开启支教生活。
“我申请第三次入疆”
“因为热爱,我不止一次在同学们面前表示出留疆的意愿。未来如果有机会,我将坚定的勾画上三次入疆的安排!”来自聊城大学文学院汉语言专业的封学乐介绍,两次入疆,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在大一时,封学乐参与了鲁喀专项志愿支教活动,与同行的九位队员在英吉沙县支教了一段时间,在那里传授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虽然那时授课时间短,任教难度小,但其清晰认知到《诗经》《楚辞》想,唐诗宋词等不能简单停留在能写会背的层面,让传统文化成为与生俱来的自信才是目的,这为二次入疆奠定了一定的经验基础。
新疆之大,大在包容。二次入疆这半年的时间里,在身份认同上,封学乐实现了从校园学生到援疆教师的大转变,从担任七年级六个班的地理老师,到中期教授九年级同学们语文课程,因材施教,灵活转换教学方式。“我在这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将大学课堂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我从孩子们的小小的眼神里看到了大大的包容,那份包容是股强烈的生命能量,有对于世界的善意、有对于知识的渴望、更有对于生活的热爱。”
只言片语中流露出对这段生活的难忘与收获,与封学乐一样,广大援疆学子们在输出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收获成长与感悟。在2024年元旦前夕的座谈会上,临近支教尾声,支教团同学们踊跃畅谈支教感想与收获。朱莉通过回顾实习历程,畅谈了援疆支教对个人、对集体的特殊意义,唐浚楠回忆了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邢文清分享了支教生活中的苦与乐、自豪与感动,薛淮仁总结几个月来在教学方法及道德修养上的成长与收获,张睿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深刻体会到“天山青松根连根,鲁疆人民心连心”的真谛,刘宏磊将支教之路喻为成长之路,回望来时路心中满是不舍,并向领导和老师致以最真诚的谢意。
“千里援疆路,一生支教情。真正站往三尺讲台的路依然遥远,如何导入课堂,怎样设计任务,精化教学细节,是作为新手语文教师的我所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孩子们的积极配合,教研组老师们的悉心指导,都让我在讲台上更加坚定、自信。”聊城大学文学院汉语言专业张茗荃说。
多彩的美好润于无声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同学们注意平声字尾音拖长,入声字快快地吟,一定不要唱错声调。”“出拳带着穿透空气的力量,合掌要快。”……
配乐、起舞、武术,婉转的曲调伴随诗词中独特的字调,孩子们嘹亮清琅的声音环绕在麦盖提县第四中学国学堂上方,空气中浸满了古色古香的童真之声。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文化润疆走深走实,由第四批援疆实习支教团组织策划,文学院、体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联合呈现的经典吟诵《诗经·小雅·鹿鸣》、诵读《少年中国说》节目,于麦盖提县第四中学元旦联欢会正式演出,呈现了一场国粹的视听盛宴,带领观众领略古诗词与现代经典诗歌的韵味与美好。
从篇目选定、学生教唱,到歌舞编排、武术加持、书法展示……特色节目别具匠心地将诗、乐、舞、书等元素融为一炉,准备时间为一星期,吉平老师全程把关、具体指导,协调排练时间地点及服装,各学院负责同学尽心尽职,力求演出效果更加完美、赏心悦目。
演出现场,支教团同学和学校学生们以饱满的状态登上舞台,悠扬的吟诵在衣袖翩跹的舞蹈中更显余音绕梁,恢弘的朗诵在气势豪迈的武术中迸发新的希望。第四批援疆实习支教团同学们通过特色节目让孩子们叩开经典的门扉。
“文学院开展以‘语言桥梁通聊疆,携手同行谱华章’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体育学院援疆实习支教学生在麦盖提县第三中学举办了‘毛毛虫’竞速赛、炫彩童年—广播体操队列比赛……”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在文化润疆中的作用,推进援疆实习支教工作走深走实,聊城大学文学院、体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援疆实习支教同学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根据支教点实际,开展了系列主题鲜明、专业特色浓厚、形式多样的活动,受到各实习学校师生的支持和好评,更拉进了彼此间心与心的距离,在每次的欢笑与掌声中,消磨了距离与时间的跨度。
成长的故事仍在继续
1月13日,一场简朴且热烈的座谈会在聊城大学召开。支教团同学们分享了援疆实习支教期间的颇多感悟。“教学不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可以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让学生真正增强文化认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了爱和关怀。”“老师、同学和朋友们都在这段时光里给予了家人般的陪伴与快乐。”“感受到了新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在那里,我们领略了壮丽的风光,品尝了特色的美食,感受了浓厚的民族风情。这一切都让我们对新疆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与热爱。”
成长、收获、热爱是同学们口中的高频词汇。
从2022年开始聊城大学共选派了4批共224名思想品质过硬、教学能力强的优秀师范生,9名带队教师赴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参加实习支教工作。实习支教期间聊大学子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积极服从学校安排,担任学校分配的教学、教务、德育等工作。部分学生所带班级学科成绩在年级排名前列,成为学校老师的学习榜样。聊大支教学子们不仅在吃苦耐劳方面做出表率,而且敢于挑战、自我提升,给受援学校教师树立了典范,获得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通过聊城大学支教团师生的努力,切实增强麦盖提县国语教学力量,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麦盖提县教育教学水平。
两年来,援疆支教的学子们坚守三尺讲台,认真开展教学工作,投身援疆事业,无私奉献,爱教爱生,将大学课堂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了从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变;他们充分发挥教育在文化润疆中的作用,积极进行第二课堂建设,打造出有特色、有高度、有规模的活动和亮点,编排的大型吟诵、舞蹈、武术节目精彩纷呈,赢得老师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在麦盖提县,见证了别样的民族风情,无论是壮美茂密的胡杨林,还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由的风,抑或大巴扎浓郁的烟火气,都成为学子们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在麦盖提县,他们成长、进步、收获真心,为自己的青春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西部计划‘聊大现象’添砖加瓦。”正如音乐与舞蹈学院王惟欢所说:在支教这段时间,与其说是我在教授学生,不如说是我们在共同成长,我把新的知识和道理传授给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在细节处用最真挚的感情治愈着我。援疆实习不仅是诗和远方,也是勇气和担当,更是使命和责任。
【相关链接】https://www.ql1d.com/general/23062518.html?openid=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