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聊大要闻

区域国别研究与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聊城大学举行

  10月19日,“互通的世界:区域国别研究与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聊城大学等高校和研究院所的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区域国别研究、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研讨会由聊城大学主办,区域国别研究院、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承办。会议由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院长刘昌明教授主持。

  聊城大学校长白成林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聊城大学始终立足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历经四十余年的积淀,已逐步形成以太平洋岛国、北冰洋、加勒比和东北亚研究为支柱的“环太平洋”区域国别学研究特色与学科优势。他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区域国别学等学科优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作为,为推进国家和区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华锋教授详细介绍了学校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方面的进展与成果。他强调,通过学科交叉融合、资源整合优化、研究持续深耕以及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学校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六四三六”人才培养体系,并在科学研究、智库建设与国际交流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径。

  与会学者高度评价聊城大学在区域国别研究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教授指出,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已成为全国区域国别研究中“专精特新”的代表,树立了非省会城市高校发展区域国别学的标杆。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认为,该校太平洋岛国研究已成为全国区域国别研究样本,建议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规模、提升培养质量,深化其对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并坚持“两头落地”培养模式,打造不可替代的太平洋岛国研究智库和人才基地。

  北京语言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罗林教授称我校太平洋岛国研究为全国高校区域国别研究的典范代表,建议进一步立足国家战略,聚焦对象国,强化特色与不可替代性。四川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李志强教授强调,太平洋岛国作为中国大周边的重要一环,具有特殊战略意义,聊城大学的相关研究“从小问题做出大文章”,应继续加强留学生培养,建设国际化人才高地。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院长吴昊教授提出应深耕固定区域,避免研究“泛化”,做到“聚焦小众、做出特色”,并处理好“知内”与“知外”、学科与专业等多重关系。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郑春荣教授就区域国别学作为交叉学科的机制建设提出系统建议,强调通过机制创新培养具备多学科视野、可服务国家战略的复合型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倪峰研究员提出区域国别研究应坚持“三个面向”:国家战略、企业需求和地方政府需要,坚持走智库化发展道路。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院长刘昌明教授则剖析了区域国别学学科在科研与人才培养中面临的核心挑战,强调研究需具有辨识度,应依托长期海外田野工作,构建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材与教学创新。

  本次会议系统梳理了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为研究转型与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为聊城大学乃至全国高校的区域国别研究与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参考。

  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人文社会科学处、融合发展处,以及外国语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商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研究人员出席会议。

 审核 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 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