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18日,中国教育报以《聊城大学 “三强化三融合” 扎实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为题,报道我校以“大思政课”建设为导向,以学校“思政年历”学雷锋纪念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实施平台,发挥群团组织优势,以“三强化三融合”六项举措扎实推进活动开展,着力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综合育人实效情况。
聊城大学
“三强化三融合” 扎实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
2023年3月5日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4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聊城大学以“大思政课”建设为导向,以学校“思政年历”学雷锋纪念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实施平台,发挥群团组织优势,以“三强化三融合”六项举措扎实推进活动开展,着力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综合育人实效。
强化思想引领,培养青年奉献意识。学校设计制作聊城大学“思政年历”,年历依托一年中的36个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形成“5分钟思政课+主题教育+文化活动+社会实践+课程思政”的“多维一体”思政育人新模式。作为“年历”的重要节日之一,在学雷锋纪念日当天及前后几日,全体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向全校学生讲授学雷锋“五分钟微思政课”,引导学生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同时按照“年历”实施要求,学校组织1000余名师生开展学雷锋升国旗主题教育,讲授国旗下的微团课,组织青年“思享汇”开展雷锋精神校园研学、讲座、座谈会、辩论赛等活动40余场次,引导学生学习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凝聚青春报国的思想共识。
强化组织动员,发挥群团堡垒作用。学校成立聊城大学教职工志愿服务团,28个分工会成立各自的志愿服务团,教师总体参与率达80%。服务团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疫情防控期间,1400余名教职工舍小家顾大家,作为志愿者奋战一线,以实际行动为学生作出表率。畅通“校—院—班”三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公益类社团“3+2”联动渠道,发出“弘扬雷锋精神,奉献火热青春”倡议,组织开展雷锋精神主题党日、学习会、座谈会、主题观影等活动400余场次,动员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雷锋精神。
强化服务保障,激发志愿服务活力。学校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33155名学生实名注册为青年志愿者,并把学生志愿服务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加强对活动的科学管理与支持保障。学校“志愿汇”平台审核发布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304条,参加志愿者21792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70214.4小时。学校坚持志愿服务培训与上岗并行,邀请专家开展志愿服务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13次,并为志愿者统一配备志愿服装、卫生工具、宣传手册等300余套,不断激发青年学生学雷锋的积极性。
注重专业融合,突出实践育人亮点。学校注重将志愿服务与专业实践相融合,推进志愿服务内涵式发展。设计、书画专业志愿者发挥特长,开展“我为烈士画张像”、“信义东昌府”乡村墙绘活动;音乐、舞蹈专业志愿者通过“百场微演走一线”“红色文艺轻骑兵”等品牌活动歌颂、传承雷锋精神;医学、药学专业志愿者开展“健康义诊”志愿服务;理工科志愿者开展“义务维修 科技课堂”志愿服务,公益维修电子设备等89件。通过志愿服务将学生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能力,增强学雷锋活动的知识与科技含量。
推进项目融合,提升志愿服务效能。学校推进各类志愿服务项目融合发展,动员“青春社区”、阳光助残、“金晖助老”、“希望小屋”、乡村振兴等各类志愿服务团队以“打包组团”的方式灵活组建队伍,“一站并行式”深入乡村社区开展敬老爱幼、文明停车、医疗卫生科普、康复训练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次,有效解决了以往频次高、内容单一、服务能力弱的问题,提升了志愿服务综合效能,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雷锋义工队、萤火志愿服务队、微尘志愿服务队等“内容融合式”团队成为学校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亮丽名片。
实施校地融合,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学校重视校地联合“大思政”育人,实施大学生兼职团干部社区学习实践活动,发挥优势,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者赴冠县毛白杨林场开展“我为黄河种棵树”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与聊城市宣传部门联合开展文明创城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城市开展文明创城理念宣传、卫生治理、车辆齐停、交通安全提示等志愿服务。学校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累计赴聊城乡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152场次。
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苏明海说:“聊城大学通过‘思政年历’等平台强化学雷锋宣传教育,让雷锋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同时努力用好志愿服务‘大思政’平台,将传承雷锋精神外化为师生日常实践。讲雷锋、学雷锋、做雷锋一体推进,把学雷锋做在平常、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是学校深化‘大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关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04/18/content_62279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