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传真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全国防灾减灾纪念日思政年历微思政课交互体验活动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筑牢生命安全防线。5月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第三十三期思政年历微思政课交互体验活动——全国防灾减灾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会骨干成员张如新、邵晓雅担任主讲人。

  张如新以“灾害无情人有备,减灾行动正当时”为题,借助一段段真实可感的视频和生动形象的案例,围绕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背景、知识科普、温情故事、实际行动四个部分详细讲述了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的意义,引导青年学子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避险自救技能。她指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一节日的设立,既是对社会各界防灾减灾诉求的积极回应,更是为了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她谈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的预防理念,主动学习灭火器使用、逃生绳打结等实用应急技能,让防灾知识真正转化为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同时要坚决杜绝宿舍内使用违规电器的行为,自觉保持楼梯间等消防通道畅通,不堆放任何杂物。只有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养成防微杜渐的安全习惯,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024级护理学专业4班张驰表示,这次微思政课让我深受触动。在灾难面前,一个个逆行而上的身影、一双双坚定有力的援手,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作为新时代护理学子,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使命。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我将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护工作者!

  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班王鲲茗表示,通过参加此次微思政课,我深刻认识到防灾减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全面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以及应对办法。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主动学习防灾知识,提升应急能力,同时也要积极向身边人传播安全理念,共同构建平安校园、平安社会。

  (审核 黄昊)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