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传真

法学院开展民政领域系列调研活动

  

  为深入了解基层治理现状,体察民政工作实践方法,力求为民生保障工作提供法学视角的解决方案,7月下旬,聊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调研团队前往博兴县开展“调研基层治理实况,探索民生保障新路”为主题的系列调研活动,取实地走访、现场交流、案例研讨等多样化形式,以基层民政工作为切入点于绿色殡葬、地域文化、社会救助、儿童福利等基层治理领域进行调研,在实践中深化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为基层法治建设贡献智慧。

  一、探社会救助体系,体民生保障温度

  研究生调研团队走访博兴县救助管理站探究民政部门关于社会救助政策服务模式及法治路径,了解受助群体生活状态、探寻救助工作实际难题。调研成员通过咨询站内人员,详细了解社会救助机构从信息采集,个性化帮扶,到后续跟踪回访的闭环式救助服务体系,帮助流浪乞讨人员等社会救助群体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同时结合法学专业知识,围绕受助人员权益保障等问题与工作人员深入探讨,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为社会救助工作建设注入法学智慧,推动救助工作朝更规范化合法化方向发展,让受助人员的权益得到更坚实的法律护航。

  二、探儿童福利实践 观特殊群体关爱

  调研团队到博兴县城东街道东城社区“彩虹心家园”进行实地走访,进行基层儿童福利工作开展情况的相关调研,团队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详细了解到该项目以特殊儿童及家庭实践需求为导向,构建起集情绪疏导、心理陪伴、成长赋能于一体的多元化服务体系,为儿童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在此深刻感受基层儿童福利实践的社会性创新与人文关怀,体会民政工作体民情、知民需、应民求的温度与力度,并表示要增强相关民政工作关注度和责任意识,不断将自己所学致力于儿童救助服务,成为守护儿童成长的坚实力量。

  三、探绿色殡葬改革,悟移风易俗实践

  研究生调研团队前往博兴县湖滨镇柳童公墓,通过阅读宣传展板、参观配套设施、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系统地了解柳童公墓的建设管理、服务流程、惠民政策执行及移风易俗推进情况,特别是柳童村殡葬改革“四个一”模式的核心内容与实施成效,并在调研中重点关注到由村“两委”牵头组建的“红白理事会”有效规范殡葬服务,这一“党建引领”措施对殡葬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促使绿色殡葬理念成功落地。

  四、探乡村文化内涵,寻地域传承脉络

  研究生调研团队前往博兴县乔庄镇梁楼村乡村记忆馆挖掘乡村地名文化内涵,感受地域文化传承脉络,通过参观馆内老物件、历史图文资料及场景复原展区,梳理当地地名从明清时期到新时代的变迁脉络,直观感受村落空间布局演变轨迹与文化底蕴,调研团队重点关注农耕器具、传统手工艺品等老物件,了解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的迭代轨迹,直观触摸乡村文化的“根”与“魂”,增进对乡村建设保护赓续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老物件承载的集体记忆中,解码乡村社会的运行逻辑与文化基因,为从法学视角探索乡村治理路径提供丰富的文化语境。

  此次调研成功搭建起理论研究与基层实践的沟通桥梁,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基层社会治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学院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布局,培养更多兼具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的优秀法律人才,为社会法治建设和基层发展注入更多青春活力。

  (审核 刘洁)

相关附件: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