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E心护航,数创未来”志愿服务团队以“三下乡”社会实践内蒙古“亮丽北疆·一城一榜”乌海专项活动为契机,走进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白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七彩假期 志愿相伴”志愿服务活动,以加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为重点,聚焦儿童社交融入与情绪管理,通过趣味互动与创意实践,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充满温暖与收获的成长之旅。
破冰启航:以趣为媒,搭建友谊桥梁
志愿者团队走进社区,与社区负责人进行对接,双方就本次活动的目的、流程及预期效果等内容展开详细沟通,为搭建起志愿者与孩子们之间的友好桥梁做好准备。为增进与小朋友的距离,志愿者们在完成自我介绍后,随即组织了破冰小课堂。“名字接龙”游戏开和DIY姓名牌制作活动中简单的互动与分享,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找到共同话题。欢声笑语中,隔阂悄然消融;彩笔挥洒间,情谊生根发芽。破冰启航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友谊与自信,更在认识自我、认同家乡的互动中,深化了对社区的归属感。志愿者们用真诚与创意,点亮了孩子们的笑颜,也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了温暖的“向心力”,生动展现了互助、友爱、融合的志愿服务精神。
情绪魔法:折星入瓶,解锁童心底色
志愿者团队开启“情绪魔法盒”艺术课堂。课程伊始,志愿者陈丽雯向孩子们展示本次手作材料:透明塑料瓶、干花、泡沫球,并提出“情绪可视化”的理念——将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可触、可视、可保存的实体符号。在“情绪解压瓶”阶段,志愿者示范标准流程,孩子们依次操作,将“快乐星”“勇气星”逐一投入瓶中,当最后一粒星星落位,孩子们轻摇瓶身,干花、泡沫球与星星在彩色水体中缓缓旋舞,情绪也随之沉淀、升华。在制作完成之后,志愿者组织孩子们举瓶合影,小孩子们的脸上漾起笃定而明亮的笑容。志愿者用专业与温情,为孩子们搭建起一座可随身携带的“心灵避风港”。
童真绽放七彩下,志愿精神薪火传。本次“七彩假期 志愿相伴”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以赤诚之心,聚焦儿童社交融入与心理健康核心需求,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结构化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儿童的语言沟通、协作能力与情绪管理素养,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自信、友爱与社区认同的种子,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为孩子们的成长旅程注入了温暖的“心”能量。
(审核 杨磊)